在线客服

低温保鲜冷库温度变化的原因有哪些

2025-07-28
7

低温保鲜冷库温度波动的原因多种多样,通常涉及设备、操作、环境和货物等多方面因素。以下是主要的常见原因:

一、制冷系统问题(核心原因)

  1. 制冷效率下降:

    • 制冷剂泄漏: 系统泄漏导致制冷剂不足,制冷能力显著下降。

    • 压缩机故障: 压缩机磨损、阀片损坏、电机故障、润滑不良等导致排气量或效率不足。

    • 冷凝器散热不良: 冷凝器积灰、油污严重,风扇故障,环境温度过高,水冷冷凝器水垢过厚或水量不足,导致冷凝压力升高,制冷效率降低。

    • 蒸发器结霜过厚: 除霜不彻底或除霜周期设置不当,导致蒸发器表面霜层过厚,严重阻碍热交换。

    • 膨胀阀故障: 堵塞(脏堵、冰堵)、感温包失效、调节不当,导致供液量异常(过多或过少)。

    • 系统堵塞: 干燥过滤器堵塞、管路脏堵或冰堵。

    • 油分离器或回油系统故障: 导致润滑油过多积聚在换热器内,影响换热效率。

  2. 除霜系统故障:

    • 除霜加热管损坏: 无法有效融霜。

    • 除霜定时器/控制器故障: 除霜启动时间、周期、持续时间设置错误或失效。

    • 排水系统堵塞: 融化的霜水无法顺利排出,在蒸发器盘管下重新结冰,影响制冷。

    • 热气旁通/电热除霜模式选择或控制不当。

  3. 控制系统失灵:

    • 温度传感器故障/位置不当: 传感器损坏、漂移、安装位置错误(如靠近门、出风口、或被货物覆盖),导致检测温度不准确,发出错误指令。

    • 温控器故障: 设定错误、精度下降、继电器粘连或失效。

    • 控制逻辑错误/参数设置不当: 压缩机启停温差设置过大、化霜参数不合理等。

二、库体结构与保温问题

  1. 库体保温性能下降:

    • 保温材料老化、受潮、破损: 特别是库门密封条老化、破损,导致冷量损失严重。

    • 库体存在“冷桥”: 建筑结构中导热系数高的部分(如金属构件)未做好断热处理,形成热量传入的通道。

    • 库体裂缝或孔洞: 施工遗留或后期损坏的缝隙导致冷气外泄、热空气侵入。

三、操作与管理因素

  1. 频繁或长时间开门:

    • 货物进出频繁,库门开启次数多、时间长,导致大量热湿空气涌入,库温快速上升。

    • 人员进出检查、操作等未及时关门。

  2. 货物装载不当:

    • 货物堆放过密: 阻碍库内冷空气循环,导致局部温度过高或不均匀。

    • 货物紧贴墙壁或库顶: 阻碍气流循环和热交换。

    • 货物覆盖出风口/回风口: 严重影响冷气分布和循环效率。

    • 货物温度过高入库: 未经预冷的货物(尤其是热货)直接入库,会瞬间带入大量热量,导致库温急剧升高,并增加系统负荷和结霜。

  3. 人为设置错误:

    • 温控器设定温度被误调高。

    • 设备运行模式被错误切换(如手动模式未调回自动)。

四、外部环境因素

  1. 环境温度过高:

    • 夏季高温天气或冷库位于高温区域,增加了制冷系统的负荷和冷凝压力,可能导致降温困难或温度回升加快。

  2. 电力供应问题:

    • 停电: 导致制冷系统完全停止工作,温度自然回升。

    • 电压不稳: 电压过低可能导致压缩机无法正常启动或运行电流过大;电压过高也可能损坏设备。

    • 供电线路故障: 接触不良、短路等。

五、货物自身特性

  1. 货物呼吸热:

    • 部分果蔬等鲜活农产品在贮藏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,持续产生热量。如果贮藏量大、呼吸旺盛,产生的热量也会影响库温稳定,尤其在制冷能力处于临界状态时。

总结

冷库温度波动往往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当发现温度异常时,应进行系统排查:

  1. 检查温控显示和设置: 确认设定温度是否正确,传感器显示是否正常。

  2. 观察设备运行状态: 压缩机、风机是否运行?有无异常声音?冷凝器散热是否良好?

  3. 检查蒸发器结霜情况: 是否结霜过厚?除霜是否正常?排水是否畅通?

  4. 检查库门密封: 密封条是否完好?关门是否严实?开门操作是否规范?

  5. 检查货物堆放: 是否阻碍气流?货物是否预冷?是否覆盖风口?

  6. 检查库体状况: 是否有明显裂缝、孔洞或保温层破损?

  7. 考虑环境因素: 是否高温天气?是否有停电记录?

定期维护保养、规范操作流程、实时监控温度是维持冷库温度稳定的关键。对于关键应用(如医药、高端食品),配备温度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和备用电源(如发电机)非常重要。

下一篇:这是最后一篇
上一篇:这是第一篇